巧手匠心助生產,小改小革顯擔當
2025-04-21
來源:精城特瓷
作者:盧暢 謝勇?
閱讀:
在精城公司的生產車間里,鉚工師傅們用一雙雙布滿老繭的手,不僅打造著精密工件,更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打磨出智慧的結晶。最近,這群樸實的工匠用實實在在的行動,詮釋了“辦法總比困難多”的工匠精神。
過去每次接到特殊尺寸的訂單,老師傅們總要重新制作專用模具,既費材料又耗時間。如今他們動起腦筋,把“一次性”模具改成了可調節(jié)的“萬能”工具。幾組可滑動的卡槽、幾根帶刻度的調節(jié)桿,讓一套工具能適配十幾種規(guī)格,省下的不僅是成箱的鋼材,更是寶貴的生產時間。這種“一變多”的巧思,讓公司領導都豎起大拇指。
焊接套管的老師傅們更有妙招,他們制作出一種精巧的小工具,能夠牢牢卡住內外管,精密的定位確保內外管間距分毫不差,特意留出的操作空間讓點焊操作更順手。這個看起來樸實的工具,讓成品合格率大幅度提升,新來的學徒工也能焊出老師傅的水平。
在精城車間,這樣的“土發(fā)明”隨處可見(附表),這些凝聚著實踐智慧的小改進春雨潤物般改變著生產現(xiàn)場。對此,公司將發(fā)放特別獎勵,對那些勇于創(chuàng)新為公司排憂解難的優(yōu)秀員工給予肯定。凡是讓工作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省力的創(chuàng)新,都值得喝彩。
“咱們工人創(chuàng)新不圖啥大獎,就是想把工作做得更好,想讓公司生產更快產品質量更好。”盧主任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。公司號召全體員工學習這種“把公司的事當自家事”的主人翁精神,無論是優(yōu)化一個操作步驟,還是改良一件工具,只要用心,每個人都能成為提質增效的“發(fā)明家”。
員工“發(fā)明改造”附表: